logo

24小时联系电话:0513-85126908

搜索
搜索

新闻动态

聚焦紫琅医院新闻动态

新闻分类

架设暖心之桥

访问量:

  本报记者 刘鹏程 通讯员 徐学新

  天才和“疯子”,有时只有一步之遥。在精神病患者的眼里,世界是否如我们看到的一般?在他们的世界中正常人扮演着怎样的角色?或许,这不仅仅是一个哲学命题。

  五一劳动节前夕,记者走进南通市紫琅(精神病)医院,记录这里医护人员最真实的工作状态,感受他们守望美丽心灵的艰辛与付出,倾听一个个鲜活生命个体之间的平等对话……

  “我们不把他当人看,就没人把他当人看了”

  “93减7等于多少?你别着急,仔细想想。”4月19日下午4点多,紫琅医院四病区医生张红正耐心地与一位“嫌疑患者”交流。这是对刚收治入院的患者进行病情鉴定。

  见对方犹豫,张医生换了下一道题目:“鸡和鸭,有什么区别?”他仍然答不上来,面无表情地四处乱看。

  一连串常人听起来普通之极的问题过后,张医生给出了这位患者的初步诊断意见。随后,他结合患者监护人的描述,仔细地做好病例档案并据此制订治疗方案。

  这时,一旁床位上躺着的年轻小伙子突然跳起来,稚气的脸上长着几颗青春痘,还夹杂着几处伤疤。他脱掉上衣,嘴里含混不清地说着什么。周围患者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过来。

  “助益斌(化名),不穿衣服要感冒的,感冒了就不帅了。”前来查房的护士长倪春花看到后半开玩笑地说。助益斌对她言听计从,乖乖地穿好衣服,对着她笑着说:“叫我妈给我带双新鞋来……”倪春花爽快地答应了。

  来紫琅医院工作20多年了,倪春花见过的精神病患者似乎都很好相处,“比与正常人交流更容易,他们想什么就说什么。”她的病人里有的幻想自己是“水手”,有的臆想自己是名门之后,有的暴躁易怒,有的少言寡语……

  在紫琅医院的医护人员看来,这些患者只不过是一群无依无靠、没有长大的孩子。在这群“大孩子”的眼里,倪春花可能是最懂他们的好朋友。

  记者在紫琅医院二病区里见到了43岁的沈某。当初,沈某和80多岁的老父亲相依为命,因患有精神分裂症,经常在村里打人生事。年老体弱、无力看护他的老父亲只能用铁链锁住他的双手。这一消息在7年后,经知情人举报被曝光,社会哗然。

  媒体记录了2011 年沈某被发现时的处境:因为长期被锁,双手已经变形;右手手腕肿胀,手腕上的铁链已经嵌入肉中,一只已经打不开的铁锁还挂在铁链上。“披头散发、衣衫褴褛,头上有很多虱子,医护人员给他剃发,洗澡就洗了好几遍,生活不能自理。”病区主任仇晓静回忆道。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,沈华的枷锁早已解开,虽然手腕还留有深深的伤疤,但各项体征已恢复得非常好,白白胖胖,还能回答简单的问题。

  “目前,像沈某一样的贫困精神病患者还有不少,家里负担不了,社会也难以接纳,流落在外如同一颗颗‘定时炸弹’”,紫琅医院院长丁小兵感慨地说,“我们不把他当人看,就没人把他当人看了。”多年来,紫琅医院秉承公益理念,不仅承担着南通市“三无”、五保、优抚、“110联动”精神病患者的收容治疗任务,还承担社会贫困精神病患者的收治任务,实行慈善医疗和低偿收费。

  不经意的平等“对话”令他们欣慰

  “爱情不是你想卖,想买就能卖……”隔壁房间里传出一阵充满动感的歌声,记者循声望去:三四位患者正围坐在一起认真地听收音机。

  “我们在开座谈会。”一位患者向前来查房的病区主任施剑锋报告。若不是身处这家医院,记者很难相信这些表情安详的面孔正在经历精神疾病的困扰。

  施剑锋告诉记者,这种不经意间的平等“对话”,意味着患者的病情进入了稳定期,表明医护人员的真心付出没有白费,大家都很开心。

  然而,现实中的“对话”并不全是笑声。很多时候,医护人员要面对的是一张张因心灵扭曲而布满怒气的脸,碰到的都是一些突发的令人头皮发麻的问题,听到的都是因精神狂躁而发出的叫声和哭声。有时,甚至还会上演现实版的“飞越疯人院”。

  3月中旬的一天,南通110警车送来一位来自湖北的年轻患者。19岁的胡光荣(化名)刚来南通打工不久便精神病发作。刚入院时,精神狂躁,随地吐痰、大小便,见人便骂,语言粗俗下流,甚至把查房的年轻医护人员都骂哭了。

  作为护士长,倪春花只能宽慰大家,“他骂谁,说明谁长得漂亮。”众人苦笑。一周时间里,医护人员买来牛奶、蛋糕,想尽办法讨好他,慢慢让他平静,希望与他正常沟通。最终从他口中得知老家所在。医院第一时间联系到他家人,将其接回。

  这样的例子,每天都在重复上演。倪春花认为医护人员和演员一样,也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:上夜班时,她们像幼儿园的老师一样巡视,生怕病人掉被子、尿床;上早班时,则像母亲对待孩子,为病人刷牙、洗脸;上白班时,则要充当受气包的角色,随时准备迎接病人的吼骂。

  “精神病患者在外长期受到歧视,医院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和爱心对他们的康复非常重要。紫琅医院的大夫和护士们充当的不仅是职业角色,还有亲人的角色。特别是对‘三无’精神病患者的治疗,他们大部分沟通能力差、感情淡漠,医护人员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心血来照料。”紫琅医院副院长陆宁伟说。

  而在院长丁小兵看来,相对于身体的康复和治疗,更重要的是,“应该通过护理指导、生活指导、心理康复指导、药物治疗指导来延长患者的缓解期,减少复发,帮助他们制定康复目标,争取早日稳定病情,脱离医院,在社区进行常规治疗,避免在医院长期封闭居住导致他们社交技能、社会功能的降低,更加不利于其重返社会。”

  多年来先后有1000位患者从这里回归社会,意味着1000个普通家庭重新找回了天伦之乐!

  “院社联动”不只缓解床位超负荷

  4月20日是紫琅医院“院社互动,真情救助”活动日。社区科主任葛红梅带着科室的几名同事,一起来到社区为精神病患者免费义诊,还为低收入患者带来了相关药品。一大早,家住开发区小海街道沟家窑村76岁的老顾就领着自己48岁的儿子来到社区服务中心。儿子8岁时患了癫痫,一直需要人陪护和照顾。

  7 年多来,紫琅医院依托社区资源为5000多名病患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,开展专业化、个体化医疗服务,开通医院和社区联动服务绿色通道,形成院社联动机制。目前,已在南通15个街道的社区养老站内设立“精神家园”服务点,为困难家庭的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诊疗服务,每月一次送医、送药上门。

  小海街道的黄某就充分感受到了这一举措的方便。“过去,我要自己坐车到医院开药,来回需要一上午不说,家里人也不放心。现在,紫琅医院的大夫定期给我把药送到家门口,真是细心又周到。”

  “社区里有几个家庭十分困难的‘武疯子’,以前经常犯病,见人就打,对小区的居民造成了很大威胁,现在紫琅医院专门为他们建立了档案,病情严重时就接他们到医院进行短期治疗,病情稳定时就回家常规服药。”小海街道副主任盛伯兴说,这一举措受到了社区群众的欢迎。

  南通地区现有精神病患者大约4万人,这一数字还在增长。“这与日益增长的社会压力有关。”紫琅医院党支部书记董帝英说,这还与人们对精神疾病的日益重视有关,使得精神疾病的识别率也大大提高。

  与精神疾患数不断增长相对的是,能够提供精神康复治疗的医疗条件很有限。据不完全统计,南通地区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在0.6%左右。仅在南通市区通过摸底排查方式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目前市区内有各类精神疾病患者达6000余人,其中大部分为贫困人群,而南通市区的精神科床位数不足600张。

  紫琅医院精神病防治“院社联动”机制缓解了当地精神病院床位超负荷的局面,而且减少了医用资源的浪费,弥补了精神病院工作人员偏少、人员比例不合理的缺憾,节约了社会资源。

  没有偏见,没有歧视,只有平等的互相关照。紫琅医院致力于让精神疾病患者重回社区,在看似有着巨大鸿沟的两个思维空间中架起一座温暖人心的桥梁。

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
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。

版权所有:© 2020 南通市紫琅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0042595号

苏公网安备 32060202000605号